- Jul 01 Mon 2013 00:01
高雄舊火車站
舊高雄火車站---(1908年)
高雄港站是舊高雄車站,創建於1900年11月29日,是台鐵最大的貨物編組站,台鐵全省各式貨物列車進進出出(含車輛維修)均由本站負責相關調送業務,地理位置重要性可見一斑。
縱貫鐵路打狗火車站,原稱「打狗驛」,位於新濱町一丁目,也就是現在的高雄港站現址,一九ΟΟ年創始時附設車掌區及機關庫。1920年(民國九年)隨著第八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更改地名,將打狗驛更名為「高雄驛」,辦理客貨運業務,是台灣鐵路縱貫線的終站,後又與屏東線連結,亦是屏東線始發站。
爾後高雄市日漸繁榮,進出口的貨物激增,原有的站址與設備,不敷使用,乃於一九四一年(民國30年)配合以三十萬人口的高雄都市計劃,將客運業務遷到三民區建國二路高雄站現址,從此「高雄驛」改為高雄港站專辦貨運業務。二次大戰期間,本站因為位居要衝,站房及主要站場,設備全部遭受盟軍戰機炸燬。直到台灣光復之後,全力搶修,不但恢復舊觀,且配合港區碼頭的擴建及高雄市重工業之發展,路線延伸各碼頭及建立環繞高雄市區第一臨港線及第二臨港線並延伸各個主要工廠。本站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站房被炸燒毀,原始資料全部無存。站房被燒毀後於36年4月重建現有辦公室;汽車月台原有五座,貨物線、預備線、外中線各乙座,於民國三十八年苓雅寮為軍品運送擴建二座。
新高雄火車站---(1941年)
高雄火車站興建完成於1941年,經歷二次世界大戰、二二八事件、高雄美麗島事件等重大事件,見證了高雄市的許多歷史及發展,但若依照當年台北或板橋車站鐵路地下化與捷運規劃的模式來發展,為了更大的交通建設來興建更大更好的車站似乎是無法避免的趨勢,但興建新車站之餘,擁有歷史與文化記憶的舊車站是否一定要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呢?我想老高雄火車站的保留應該可以做為台灣都市發展政策的借鏡,曾經參與高雄火車站保存議題的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所長曾梓峰教授曾表示:『如果城市的建築不斷翻新,便永遠沒有特色,台灣過去一直在走這樣辛苦的路,高雄火車站的保存,正是高雄尋找自我認同、建立城市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老高雄火車站是日治時代於台灣西部最後一個完成的火車站,內部採挑高設計,在外觀上採日本大寺廟或貴族專用、擁有中國唐代風味的「唐博風」屋頂,其型似皇帝之帽,因此又被稱為「帝冠式」建築,據說當年它落成時,四周都是稻田,三層樓高的建築遠遠就能望見,而其正面興建有當時高雄市最寬的馬路「昭和通」,也就是現在南北向的中山路,以及東西向的「高風路」,也就是現在橫在火車站面前的建國路,高雄火車站建立完成後就取代原本位於高雄港的火車站成為高雄火車的中心站。
近年來隨著交通新時代來臨,加上高雄捷運即將通車,因應新的需求高雄必須建立一座新的火車站,但是老高雄火車站擁有六十年的歲月,其歷史定位、建築美學以及市民共同情感等文化層面上卻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當時的市長謝長廷主導下高雄市政府積極研擬保存高雄火車站的方法,在徵得台鐵同意後,經過許多討論與折衝,最後決定將火車站本體向東南搬遷82公尺,為最具保留歷史與經濟效益的做法。
高雄市政府在決定搬遷保留高雄火車站之後,在工程商公開招標的過程中,也許是歷史的巧合,承包此次搬遷工程的得標廠商,其實就是1940年負責建造高雄火車站的日本清水建設(株)在台分公司「吉普營造企業(股)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也表示:『因為高雄火車站是自己一手打造的「孩子」,所以在遷移過程一定要得到最好照顧,因而更加用心。』但由於高雄火車站站體為鋼筋水泥結構,無法以拆開還原的方式搬遷,因此使用的是「總掘工法」,首先將站體撐起,於建築物下方舖上鋼軌,隨後在柱腳基礎上裝設水平千斤頂,使用油壓機推動千斤頂,同時推動建築物平行前移,但因千斤頂有長度限制,因此需不斷重複「移動」、「再架設」、「再移動」,其實並不容易。
參考資料
台鐵與高雄願景館網站
2009-11-21 21:53:43 補充
舊高雄火車站之所以寫1908年,因為當年為縱貫線鐵路開通之年,高雄車站遂成為當時的終點站,以此為認知標準而已.
留言列表